师德访谈
作为一名“双肩挑”的中层干部,
黄河
教授不仅肩负着大量的扬琴主科专业教学工作,而且还承担着附中副校长的领导职务。大学、附中两头跑,教学、管理两肩挑,繁忙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对他的采访一拖再拖。最终,他还是抽出时间接受了笔者的访谈。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
自1982年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以来,
黄河
教授用真心和暖情培养了一批批扬琴专业人才,桃李满天下。据不完全统计,其学生中共有50余人次在国内各项扬琴赛事中获奖。从长达26年的任教经历中,
黄河
教授深深体会到,教书育人,以德为先。
与普通院校不同,音乐院校的教学多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为密切。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深入,反过来学生对教师的接触也更多。教师的品行修炼、艺术涵养、职业道德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音乐学院的教师不是匠人,而应努力成为技艺高超、修养全面、品行端正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他认为,能否让学生真正从心底里敬佩,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能够让学生觉得他有学问,有人格魅力,教学严谨,方法得当,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为深刻的哲学思考,在艺术上有真情,更重要的一点是,愿意把自己的艺术感悟和人生经验与学生们分享,愿意将自己的艺术专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能够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黄河
教授认为,作为艺术家要有宽容之心和感恩之情,学会宽容,艺术的胸怀无比宽阔;学会感恩,艺术的品行真情无限。他从自身做起,启发学生学会这样的良好品行。访谈中,
黄河
教授表达了他对母校
和
老师的感恩之情。他说:“从77年考入学院至今,我见证了母校近30年的发展历程。作为‘文革’后的首批大学生,我们的许多同学已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时代让这批学子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我们由衷地感谢时代,感谢学校,感谢恩师。学院的建设靠教师,而教师的成长又与学院的发展戚戚相关。我为学院这几年的发展感到欣慰,同时学院的进步也促使我更加努力。”
用真情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扩招以后,学生数量有所增加,他们的生活环境、经济条件、艺术才华等方面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
黄河
教授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要用真诚的态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是经济上的困难还是学业上的困难,教师都要帮助学生努力克服。
黄河
教授有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有人来自这次四川大地震的重灾区。对于他们,
黄河
教授给予了更多的关心。他经常给生活极贫困的学生以经济援助,并给家在灾区的学生每天打电话了解情况,表示慰问。
在选拔人才上,
黄河
教授看重的不是学生的家庭背景(是否有权有势),而是要看他们是否真正具有较高的音乐天赋。对于艺术才华颇高但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业余学生,他会减免学费,帮助他们提高技艺,考入理想的学校。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黄河
教授总是给予更多的关爱和耐心。他分析研究学生们的问题所在,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黄河
教授曾经教过一些来自越南、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他们在语言上、专业上都有一定的困难,有些人的年龄也有些偏大,接受新东西的速度较慢。对于他们,
黄河
教授投入了更多的热忱和精力,使他们都能在原本的基础上有非常大的提高,最终能成功举办个人毕业音乐会。留学生们对此都非常感动,对老师和学院充满了感激,从而使音乐真正充当了文化使者的作用。
黄河
教授不仅在学业上尽力为学生排忧解难,还十分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每逢节假日,他都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唱歌。尤其是中秋节、端午节,外地的学生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他就把大家都叫到一起过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时刻,师生团聚,学生们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师生真情和家庭般的温暖。
把爱与责任贯穿于教学之中
从1982年至今,
黄河
教授已在我院执教26年。他既教附小、附中的学生,也带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在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自己将其总结为三个字:松、通、暖。松,就是自然放松。这是最基本的,也是首先要解决的。如果做不到松弛有度,就不会有自如流畅的演奏。通,则是贯通,做不到通,就谈不上音乐气息的运用,更谈不上旋律的伸展和表现。暖,就是柔情,要用真情真美真善去感染人、打动人。这三个字不仅是学习音乐的根本,也是做人的一个原则。
黄河
教授要求学生在做人上也要自然平和,通达事理,用爱心和真情与人和睦相处。
黄河
教授认为,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把好的精神传播开来,而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因此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开拓进取,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带动学生。
由于民乐的传承一直采用的是口传心授的形式,使传统民乐教学更多停留在经验和感悟的层面,而缺少理性的升华和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练习曲和表演曲目的的数量也较为有限。为了丰富教学曲目,使教学体系更加系统、科学,
黄河
教授在教学之余创作了《天山素描》、《天山即景》、《黄土情》、《古道行》、《离骚》、《川江韵》、《滇寨春色》、《拉萨行》、《京韵风》、《湘江抒怀》等十余首扬琴乐曲,移植了《摩西变奏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卡门主题幻想曲》,《引子与回旋》,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斯基的《野蜂飞舞》等多首西洋经典名曲;编写并出版了《黄河练习曲九十九首》;撰写了《论扬琴创作艺术的发展》、《如何培养良好的演奏家素质》等多篇扬琴音乐理论文章。为了提高国内的扬琴演奏和教学水平,他还曾为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音乐台等媒体录制专题节目,并录制出版了《扬琴名家名曲》(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五个一工程奖”)等大量的有关扬琴演奏教学的音像资料。
从教26年来,
黄河
教授在教学、演奏、创作、科研等方面齐头并进,硕果累累,为扬琴专业的教学和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表示,将永远坚持“熏陶作育,示规示范,循循善诱,金针度人”的准则,既传授知识,又打造艺术品行。
宋学军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