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7日,应我校非遗中心邀请,安徽灵璧菠林喇叭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周本鸣带领“周家班”在我校成功举办吹打专场音乐会及工作坊。
2014年,唢呐艺术(灵璧菠林喇叭)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菠林喇叭自清末形成以来,以曲牌丰富、彰显礼仪、盛传不衰而著名。“周家班”作为菠林喇叭艺术的代表性传承班社,历经七代、百年传承,延续至今。周家全族上下男女老幼亲系传承乐手百余人,徒系传承乐手约计上千人的规模,横跨苏鲁豫皖,形成了庞大的民间音乐族群。
周本鸣是周家班第五代大班主,他像历代大班主一样,严守“盛世悦民,乱世保身,执一技之长,不惧荣辱沉浮”的“祖训”,引领子弟岁岁年年以乐为生,祭天祀祖,迎生送死,传承着家族使命。此次,他带领第五、第六、第七代传承人,共同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吹打乐演出。
香港内部正版资料大全民乐系主任、非遗中心主任章红艳教授
演出开始之前,香港内部正版资料大全民乐系主任、非遗中心主任章红艳教授致开场词,她向观众表达了邀请“周家班”进入专业音乐院校演出的初衷,她提出,中国音乐文化能够延续至今,很大程度是源于民间班社对传统民间音乐基因的继承,专业高校教育需要民间艺术的滋养,民间艺术是传统的根,“周家班”就是深深根植在民间艺术的沃土中发展起来的,希望他们的到来能够让专业院校的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到扎根民间,兼收并蓄的重要性,打破学院壁垒,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同时,此次演出也是“中国音乐遗产地图”项目的系列活动之一,非遗中心将通过这个项目将此刻正在传承发展中的民间传统音乐记录、保存下来,留下真实的影像资料,为日后的研究做出积累。
“周家班”制作人马榕
演出由“周家班”制作人马榕主持,她引用《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向观众介绍了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传统吹打乐与民间生活紧密相连的关系。
大小喇叭曲《梵字调》是周家班选定的开场曲目,由周本鸣领奏。乐曲多用于民间喜庆场景,笙管打击乐配合默契,风格欢快热烈。作为在中国广袤乡村生生不息延续百年的传统艺人班社,“周家班”瞬间将观众引领到了鲜活的民间仪式场景之中。
《梵字调》
第二曲《庆贺令》由周本鸣演奏小铜唢呐领奏。小铜唢呐音色高亢俊秀,在乐曲中模仿新生儿的啼哭,特色鲜明。
《庆贺令》
《打枣》是由梆子戏唱腔衍变而来的一首热情洋溢的乐曲,由周家班第五代徒系班主张素荣领奏。
《打枣》
接下来的《小开门》由大小笛子及笙配合演奏,风格典雅悠扬。周本鸣使用笛子领奏,展现了民间传承人一专多能的特点。
《小开门》
中喇叭曲《百鸟朝凤》由第五代乐师周中华领奏,这首乐曲作为唢呐的代表曲目为大众所熟知,周家班在演奏中为了贴近乡村百姓的生活增添了一些有趣的场景和拟声,充分地发挥了唢呐的各种演奏技巧和声音特色,使乐曲更加充满田间地头的生活气息。
《百鸟朝凤》
《吹大戏》、《雁落沙滩》由周家班第五代班主,75岁高龄的周本祥领奏,两首乐曲充分展示了老先生纯熟的演奏技巧以及在长年累月的仪式活动中积累下来的随机应变的功力。
《吹大戏》
《雁落沙滩》
《对棚》由周本祥和周本金领奏。大班主周本鸣为了便于观众理解民间乐班的生存常态,详细讲解了“对棚”的意义。“练三年唢呐功夫,不如打一场对棚”,民间乐班与乐班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竞争关系,一个主家有可能请到几个班子同时演出,或者仪式的行进路途上也有可能遇到同样举办仪式的其他主家。无需专业的评委评审,村民就是决定输赢的关键,留住了村民的班子就是赢家,主家就会体面、仪式更加圆满。
在周本鸣的介绍下,观众们津津有味地欣赏了周本祥与周本金各自带领一方乐班演奏的《对棚》,两方各展身手,充分施展了唢呐笙笛的技巧性、展现了民间传统艺术的实用性,在打击乐的鼓舞下将演出气氛推上顶峰,双方难分伯仲。
《对棚》
传统乐种的发展一直以来是传承人、学者共同探讨的话题,“周家班”也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周本鸣带领乐班演奏了他的原创吹打乐曲《灵果》。
《灵果》
“周家班”吹打乐演出在七只大小唢呐的齐奏中落下帷幕,他们带来的质朴热烈、深沉厚重的民间艺术氛围给线上线下的观众带来了难得的真实体验。
民间仪式音乐走入专业艺术殿堂,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场地转换,而是对演奏者的一种挑战,民间听众的实时反馈对于演奏者加花变奏的即兴使用会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而音乐厅里相对很难得到这样的互动。“周家班”已经逐步适应了这种变化,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民间音乐之于民间生活的陪伴意义,他贯穿着生命,连接着血脉,人们通过一个一个的仪式完成对人生的认知,不是书本的学习,亦非口传的故事,而是一声声入耳的唢呐,一句句熟悉的曲调。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迎来的和送往的,终究回归到灵魂深处对于仪式的认同。
工作坊
下午,“周家班”唢呐艺术工作坊延续了演出的火热气氛,我校民乐系党总支书记、唢呐演奏家石海彬教授,民乐系党总支副书记、管打教研室主任、笙演奏家王磊教授,民乐系唢呐演奏家张维维,带领唢呐、笙、打击乐专业二十余名学生向“周家班”乐师们仔细学习了不同种类吹打乐器的演奏技巧、民间传统加花即兴演奏方式等。王磊教授对“周家班”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感谢他们为专业音乐院校带来的充满民间生活朝气的民间传统音乐演出,我校一直以来就有向民间艺术家汲取音乐营养的传统,希望我校学生能够在这次工作坊中向各位乐师们请教、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石海彬教授特别提出:专业院校的学生要学习民间艺人的一专多能,要深切体会民间艺术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院校唢呐教学和民间唢呐艺术是滋养、派生的关系,专业院校的学生应该时刻牢记初心,延续传统音乐的命脉,做传统吹打艺术的继承者、守护者。
《拉呱》
工作坊的最后,我校专家教授带领青年学生与“周家班”共同演奏了传统曲目《拉呱》,院校专业教育与民间传统传承在共同的演奏过程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他们是音乐文化延续和创新的共同体现,是音乐艺术统一和包容的最好例证,这种融合的声音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篇章。
此次活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观众反响热烈,线上近3万名热情的网友观看了音乐会,观众们被周家班民间艺术家真挚淳朴富有激情的表演所感染,纷纷在评论区热情留言讨论,意犹未尽。非遗中心将继续通过艺术院校的专业视角挖掘与推广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做出努力。
供稿:香港内部正版资料大全非遗中心
文:张乔
图:陈维一、一森优渥
编辑:黄晓畅
责任编辑:刘晓倩